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恢复正常,父亲喜乐无比,每年都带母亲和家人去佘山朝圣。时时处处的感恩、赞美和敬拜,让我们家庭活出了基督徒本该有的生命。1982年,我上高中。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迈上这趟三阶段的旅程,开启爱的「发现」之旅。天主,爱之源!第一阶段谈的就是真爱之源。这源头只有一个,就是天主。圣若望明白的宣示了「天主是爱」(若壹四8-16)。
就这样1991年张银林终于走进了修院的大门,踏上了圆梦之旅。
20位修生顺利完成学业,满怀喜悦地从院长封新卯主教、常务副院长李占江神父手中领受了毕业证书及神学学士学位证书,为他们长达7年的哲学、神学、灵修陶成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每个主日,他都开启漫长的奔波之旅。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天空,他便早早起床,静心祈祷,精心准备讲道内容。8点半,准时在第一个堂口举行弥撒。随后,他匆匆驾车赶赴第二个堂口,继续举行弥撒。
后来王宗俊受邀与吴桥的教友们去献县露德庄朝圣,大家都有朝圣意向,而她却毫无目的,但奇妙的是,就在大家都跪在圣母像前祈祷时,王宗俊的脑海中突然闪现一句话:“要三思而后行。”
张建斌见状,与表哥分道扬镳,独自回到河南,开始了艰辛的还债之旅,人生陷入了低谷。三、结识良妻俗话说:“任何一个幸福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妻子。”为张建斌拨云见日的是他温柔贤慧的妻子孙月芹。
为解决部队的吃粮问题,郭神父将1937年8月2日和8月15日两大传统瞻礼,各地来板寺山圣母堂朝圣教友的捐款,买了一百多石小米,全部献给抗日军队,以表达他抗日爱国的赤子之心。
除此之外,我们也有一些朝圣活动,每周有小组式的圣经分享,不定期邀请神父、修女来做灵修指导。如有地方需要经济支持,成员们就会主动捐款。现已发展200人左右。今天他们来了20多人和18辆车。
特别是柳文学神父在整个培训期间,无论学习、参观、还是朝圣,都一直默默无闻地陪伴着大家,寸步不离,细致耐心,认真周到地照顾每个人,使我们每一位司铎和学员都从一位普通的遣使会神父身上感受到圣文生照顾、服务他人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