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福音播及闸门头、大岙等村,慕道望教者与日俱增。当年,复活瞻礼在栅桥受洗进教者30余人。嗣后,因教友增多,教务繁忙,傅神父难以应付。
而这种安排也在梵二的《礼仪宪章》第102条中有明确说明:教会在一年的周期内,发挥基督的全部奥迹,从降孕,诞生,直到升天,圣神降临,以至期待光荣的希望,及主的再来。
教宗指出梵二大公会议四部宪章是核心和支柱,还有不同类别的宣言和法令都是有关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问题。
梵二大公会议提到,「献身於天主的贞洁、贫穷及服从三种福音劝谕,原是根据主的言行,为宗徒们、教父们以及教会圣师善牧等所推崇,由教会自吾主所承受,并靠其圣宠永远保存的天上神恩」(《教会宪章》43)。
青年在家庭里──「生活与爱」的团体(参阅《牧职宪章》48),能深刻体验何谓自我给予的爱。
天主要所有人都得救,得以认识真理、得益于救恩的普世圣事,即教会感受祂的慈悲(参见弟前2,4、3,15;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教会宪章》48)。
此后,因方济会与道明会对耶稣会传教策略的责难,最终直接导致和催发了,在1742年7月11日,由教宗本笃十四世颁布《自从上主圣意》的宗座宪章:决定性地禁止使用上帝与天的术语。
此后,因方济会与道明会对耶稣会传教策略的责难,最终直接导致和催发了,在1742年7月11日,由教宗本笃十四世颁布《自从上主圣意》的宗座宪章:决定性地禁止使用上帝与天的术语。
现在想来,只有天主的话有如此大的力量,因为天主的话比各种双刃的剑还锐利,直穿入灵魂和神魂,关节与骨髓的分离点,且可辨别心中的感觉和思念。(希4:12)。那年,我过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圣诞节。
寻求「大希望」 经验显示个人的能力与物质财产不足以保证那份人灵不断寻求的希望。就如我在「在希望中得救」通喻中所写,政治、科学、科技、经济和所有其他的物质资源都不足以提供我们渴望的「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