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半,教宗在圣庇护神父圣堂前面广场,为五万信友举行主日弥撒圣祭。
教宗邀请信友们在一天结束时询问自己:“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不是报纸上,而是我心中发生了什么?我是否当心?是否成长了?”在要理讲授的末尾,教宗再次提出最初的问题:如何识别出真正的神慰呢?
此外,在举行奉献礼的时候,参礼的信友也受邀请,特别为古巴首都哈瓦那一所孤儿院捐献。教宗说:“因着基督的爱,十字架改变了人,使人分享天主的光荣。
根据宗徒大事录记载:耶稣死后不多几年,耶路撒冷便发生教难,信友们四散。有可能在那教难中圣若望带着圣母来到小亚细亚省的名城之一——厄弗所,隐居在附近的丛林之中。
教宗指出,除了国家立法保护生命外,信友团体和公民社会也应对青年养育子女的“渴望”作出“令人信服的支持”。接着,教宗邀请在禧年中让服刑人看到“希望的明显标记”。
关于牧灵明智,教宗阐明:“这是一种切合实际的智慧,引导主教的选择、治理、以及与信友及其团体的关系。”
四十年前,梵二大公会议结束时颁布的《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就说,人类「除非以新的精神朝向和平的真理迈进,为全球人类建设一个真正适合人性尊严的世界之伟大工程,决不可能完成」2。
中外学者一般认为,现有的宗教对话观主要有三种,即宗教排他论、宗教兼并论和宗教多元论。通过考察近些年来的研讨进展,我又概括出两种新的宗教对话观,即宗教兼容论和宗教实践论。
(《天主教教理》250-251)上面引用的只是教会对圣三信理描述中极少的一部分,天主教神学中有专门的一个课——“圣三论”来特别探讨这端信理。
总的来说,罗马教宗继承伯多禄,对主教们和信友群众,是一个永久性的、可见的统一中心和基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