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扬天主,规劝以民悔改,他放弃了自己一生的幸福,终生未娶。生活上穷困潦倒,还受到他人的凌辱,无罪被打入牢狱,抛入蓄水池的污泥里受折磨。在南国犹大宣讲了四十年,却没有人听他的道理而去悔改。
教会内的平等沟通要求始终遵循主耶稣的教导,态度谦和,彼此相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行事、说话真诚,不训斥不抱怨,虚心聆听,勇于纠错,耐心劝勉,扬人之长……若此,大家和睦相亲,
上个主日的《马尔谷福音》记述经师和法利塞人反对耶稣的言行,借此打击耶稣作为师傅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然而,他们却陷入为了遵守人的传统而曲解天主旨意、忽视祂诫命的谬误中。
以谦和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是待人处世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道德准则;学会尊重他人,也是我们走进社会的第一步。那对不以富有为骄傲,衣着朴素的老夫妇的谦和态度是多么令人感动和深思啊。
教宗省思耶稣的山中圣训(玛五1-11),指出耶稣以祂的真福八端“启发”了基督徒和“许多非信徒”的生活。
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而对天主来说却是“物以多为贵”,越是贵重的,越普遍、越丰富、越便宜。如此布置,才会使人人都能自由地活下去!
基督信徒了解这一切,自然会以非常宁静的心情看待死亡。当代一位极负盛名的作家说:“我认为属于我这一类的不比蜜蜂类、蚂蚁类或麻雀类更高一等”。有这种观念的人自然害怕死亡。
凯斯特纳的《开学致词》固然是一篇捍卫童年的宣言,令人鼓舞,让人感动和感激。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后来呢?有过童贞岁月的他们后来又怎样了呢?一个人的童心是如何从他的生命中不幸消失的?
天主造成了天地万物,把这世界委托我们人来管理,所以我们就是天主派来的管家。这是多么崇高的使命!天主如此信任我们,就要尽心竭力把这世界管好。管家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不论大事小事,都要主动管好。
(玛9:12-13)他一方面宣讲使人得救的福音,一方面驱逐邪魔、治愈病人,释放心灵被束缚的人。他也告诉我们天主是爱,也要求人爱天主,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