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的圣贤们强调天、地、人的合一,而其中的主张与基督宗教的主张有雷同之处,但传统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对于启示和超自然现象难以解释。这种文化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去接受真正唯一神的存在而转向泛神论的。
首尔大学宗教学系教授金钟瑞曾总结韩国天主教会福传成功的秘诀,包括:教会合一并且在主教团领导下运作有序,给当地人民带来良好印象;神职人员和信徒生活行为表里如一、教区各级财政管理机制绝对透明,让人得出了教会机构管理有方的积极结论
随着时光流逝,外国神父被害与中国将军得救,这两件发生在同一地点的传奇般的历史,在当地民众的口碑中不胫而走,而又逐渐合一、混为一谈。
答:司铎是基督的代表,同时是教会的代表,负有基督及教会的先知(导师)、牧者(仆人),及司祭(中保)使命;三者合一,缺一不成。故此,司铎在建设教会、福传社会之时,既是先知,又是牧者,更是司祭。
10世纪时,因本笃会许多修院纪律松弛,法国克吕尼修院发起改革运动,重整本笃会。
轰轰烈烈的启蒙思想运动,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并逐渐为普世所认同,成为人类构建和谐幸福社会的必然选择。社会契约的思想进入中国也已经百年,却迟迟得不到付诸实施。
因着他们对本土文化的歧视,引起了本地人对教会的反感,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仇教运动。除此之外,传教士也培养了一批“米饭教友”,这更加深了当地人和基督教之间的隔膜。
1930年4月28日至5月2日,远东气象服务领导人会议合影(左四劳积勋)四、劳积勋与台风的“徐家汇气象电码”劳积勋注意到在当时的台风观测中,有一个难点,就是台风始终处于动态运动中,此时气象工作者需要做的
“五四”运动以来,传统的家族本位已经打破了。在社会主义时代,应该是社会本位、兼顾个人权益。《对外大传播》:您认为跨文化交流中,中国应该向世界展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形象呢?
或许也有人担心玫瑰经有明显恭敬圣母的色彩,因此缺少大公合一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