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期间,佳伟与韩丽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次分手说再见时,我很是留恋这个孩子,在我心中,他就是世上最懂事的学生,我为他感到骄傲。小佳伟给大家的惊喜还没结束,在神父教友的引导下,他学会了辅祭。
1996年又来了一位乔智慧神父(乌盟人)任乡马沟教堂本堂神父,1997年建起了新堂,1999年调回呼市清水河县。1998年呼市教区王希贤主教又派来三位年青神父,李福军神父,杨建民神父,刘俊平神父。
城里已有相当数量的教友,因此,建一座新教堂已迫在眉睫。老会长几次带着我,到处打听出售房子的人家。我们知道,一般楼房不适宜作教堂,平房独院一时又买不到。
接下来,教宗便以“慈善的撒玛黎雅人”比喻为参考,从个人、社会、政府的层面,就如何通过对话、相遇、互助、关爱等过程和方法,来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符合人性的世界而做出了具体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在天主的眷顾下,孟神父于06年11月调任五府营堂区作本堂,作为本堂的他马不停蹄投入了福传工作,很快着手古寨的建堂。
那时,正值七月盛暑,一天,主持建堂的高应谷神父(已故)到他家看到了冰箱,惊喜之余和他商议:“你能不能每天冻一箱冰棍?”他肯定地答复:“能!”
(你是伯多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在这磐石上)音乐响起,不是迎接,而是回应——回应一个更早的召唤,从殉道者的血中长出的和弦,以帕莱斯特里那之名复生,如锋利的百叶剑,斩断世俗的耳语。
1928年在龙港河底高建成了5间房的祈祷所。1933年又增建了7间房。当时本地有教友三、四百人,1954年发展到1500人左右。1955年圣堂被关闭,作为农场宿舍使用。
张成琢会长:张神父很实在,与人和睦相处,传教尽心尽力,建堂全力以赴。我们这村盖教堂时,资金短缺,老神父自己四处奔波求援,跑遍了大小城镇。不仅如此,偌大年纪还亲自带头动手干活,从不叫苦。
家中或朋友们送给他的钱,全部用来助学和帮助病人,以及各地教会筹资建堂的需要。无论是谁,只要跟他张开口,他就会力所能及地给予。而他自己却节衣缩食,一切从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