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让人们超越空间和各自文化的限制彼此相遇,藉此创造有助于建立友谊的崭新世界。教宗又说,数码传播有内在限制,包括片面的互动及倾向只沟通局部内心世界。创造虚假而非真实的网上形象,可变成某种自我放任。
具体来说,“《祂爱了我们》通谕给世人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典范,他邀请每位善心的男女超越个人利益,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源自人类兄弟情谊的纽带不受地理位置的远近或文化关系的限制”。
在我们生活中,便有许多超越感官、超越证据的相信,比如在婚姻盟誓中说:无论环境顺逆,疾病健康,都应对对方忠贞不渝。未来是看不到的,但由于内心的爱,彼此就相信了,而且是充满希望的信。
愿所有的人们听到这个白冷信息的回响,这也是在各个大陆的天主教会,超越任何的国界、语言和文化所重复诵念的。童贞玛利亚之子已经为每一个人诞生了;他是所有人的救主。
愿所有的人们听到这个白冷信息的回响,这也是在各个大陆的天主教会,超越任何的国界、语言和文化所重复诵念的。童贞玛利亚之子已经为每一个人诞生了;他是所有人的救主。
当我们把自己的生命视为封闭在生与死之间的一段时间时,当我们不相信超越现世生命的远景时,当我们认为天主不存在时,这些事便会发生。这种死亡观是典型的无神论思想,把生命理解为现世的巧合,一段走向虚无的旅程。
当然,基督的复活以及我们在末日的复活并不像拉匝禄的复活——他还会再次经受人生的苦楚与死亡——而是一种超越了苦难与死亡的复活;在这种复活后的神性生命里(celestiallife,或说天上的生命),一切泪痕都将被拭去
他说:我们提供基督教育,是因为我们相信基督提供超越经济或物质生产等有限的利益,基督给予更完整的人文视野,让人超越自我限制,多关心他人。
教宗首先谈到复活主题说:不必惊讶,像复活如此伟大,如此果断,如此超越人的奥迹需要经过这么长的行程,这么久的时间,直到耶稣基督才实现。
重要的是,教会及各教会应让圣神引领自己,持开放态度,顺从及听命,因为我们越是谦卑地让上主的神引领,就越能超越互不理解、分裂和争执,成为令人信服的合一及和平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