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文化间的彼此开放,为致力寻求真实人文主义者之间的对话,更是首选的场域。特别是在依循人文与基督信仰原则的大学环境中,应鼓励及支持文化相遇,好能加强新世代对话与分辨的能力。
他提及多位「致力服务福音」的圣人,包括两位宗座外方传教会士。耶稣基督的爱,在礼仪祈祷中培养出来,是神父对生命的团结与热忱之源。
黎巴嫩、约旦、叙利亚和埃及的基督徒﹐从我们身上看到同样的信德力量﹐透过一些方式肯定这些地方信仰团体的重要意义﹐包括:为圣地捐款﹐救助被抛弃的生命﹐探访老人、病人、残疾人﹐关心失业者和寻找未来的年轻人﹐总是致力维护人权和完全的宗教自由
方济各致力与非信仰者接触,其实是承接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努力。本笃在去年圣诞节之前,也曾在英国《金融时报》撰写评论,带出基督降生成人的意义,鼓励基督徒参与世界事务,与其他人合力促进和平与公义。
(格13:4—7)圣父在《家庭团体劝谕》中也说过:“家庭的首要工作是忠信的生活在共融的事实中,不断致力发展一个真正人的团体,此任务的内在原则,持久的力量和最终目标就是爱,没有爱,无法成为一个人的团体,同样没有爱
你们要时刻准备团结互助,努力关心他人,勤於激发喜悦,致力於安慰他人。世界需要具体的标记,关怀的具体标记,尤其在冷漠诱惑面前;世界需要有人能用生命对抗那只关心自己而无视需要帮助的弟兄姐妹的自私主义。
全球基金会於1月13至14日在罗马举行圆桌会议,主题是:我们一同致力於全球公益,以期找到通往合作全球化的正确道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所提出的全球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必须首先接受福传,然後才能致力於福传。谈到影响忠贞的第二个因素青年世界,教宗坦言道,这是一个既复杂又富於挑战的世界。
但这次为期两天的会议令我坚信,只要我们精诚团结,致力於我们在基督的教会内事奉祂的使命,我们必将克服这困难时刻。我感到我们的主教和司铎已经准备好『打一场好仗』,奋勇向前,无论道路有多麽艰难。」
天主教徒希望在各自的国家安详地度信仰生活,做良好的公民,致力於国家社会的积极发展。在这个框架下,我认为也要记得与该地区一些国家政府,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的对话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