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趋向物质享受,置弱者的缺乏和痛苦于不顾,许多神职人员也不能超脱这种享乐的物质主义。我们不应该这样在任何环境下,我们均应警惕,以免陷入危险之中。
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处处活现出一个基督徒的风采,同情他人、怜悯弱者、以我们微薄的付出,力所能及地援助身边的需要者——即我们小兄弟中的一个!
但任由富人剥削穷人、强人剥削弱者的丑陋自由,以及允许每个人肆无忌惮地剥削环境的自由,也是肉欲的借口。这是一种丑恶的自由,不是圣神的自由。
践行了今天福音说讲的精神,饥饿者需要一块面包,他倾尽所能;软弱者需要一句安慰,他倾心聆听;心灵迷惘者需要指引,他奋勇地带领。种种善行早已融入他日常的言行里,成为他在尘世为主“作见证”的最佳注脚。
他反对战争,尤其美伊战争,他谴责暴力,关爱人类,保护生命,主张正义,心系穷人,勇为弱者说话……他是慈悲的牧者。
温柔不是弱者的德行,相反的,它是坚韧的表明和关怀及有同情心的能力,是真正向他人开放,是爱的能力。教宗更强调说,真正的权力是服务,为行使这项权力就必须愈加深入到在十字架上达到光辉顶峰的服务中。
在教会层面,雷鸣远神父全牺牲、真爱人、常喜乐精神,德兰修女爱,直到成伤的精神,以及在牧灵福传中不计其数的神父、修士、修女,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名、不谋利,只为弱者、穷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放弃自己优渥的生活和前途
要知道,在耶稣生活的那个时代,人们一般并不认同慈悲的行动,反而认为慈悲是弱者之举。法利塞人是很自负的,他们极少有慈悲之心。
虽然他对玛利亚的怀孕感到困惑不解,但他没有愤怒,也没有逃避,而是留下来,留在弱者,即童贞女和婴孩的身边。帕索里尼神父重申,若瑟没有要求也没有为自己讨回公道,而是调整自己以适应所处的状况。
即使在战争中,物资定量供应的年代,在圣诞节这一段时间,爷爷的杂货店也会摆满拐杖形薄荷糖,花生脆饭等等好东西。在这样的时刻,他常把橱窗打扮得五彩缤纷,屋里的壁炉里时常烧着一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