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捐款外,省“两会”也呼吁大家共同为在一线服务的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康复持续不断地祈祷。
1992年刘主教在上海华山医院治疗康复后与侄子刘树本、侄媳孙顺的合影董生平神父(河北石家庄教区):我非常敬佩刘主教的品德,他在教会扎实工作,充满爱心。
在我巡访不同教区和国家的旅程中,我曾能够参观几个受福音启发的康复团体。他们有力且充满希望地见证着神父们、度奉献生活的会士和修女们、以及教友们把慈善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付诸实践的承诺。
高邑康复站6名孤残儿童在修女的帮助下来到现场,杨立敏修女讲述了他们的生活,呼吁在场的嘉宾不仅在晚会上慷慨解囊,还要在生活中给予关心,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
记得在康复医院时,陈志江神父堂区的一位台湾教友经常来探望我,为我祈祷,还送给了我一本《新约圣经》。现在想想,我那时也是靠着《圣经》坚持了下来。
我心想,若能康复,我一定要像他一样去帮助他人,把他的爱心传递下去。当别的神父逐渐配带手机时,有的教友建议他去买一个,教友需要时方便联络。
吴凤丽赴汉中麻风病康复院服务去年11月听说进德公益举办志愿者培训,非常感兴趣。我相信每一个青年人其实内心都非常渴望帮助别人,渴望将自己炽热的爱心传递出去,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渠道。
为了给孩子们做康复训练,大女儿竟放弃了在石家庄的工作,学习康复护理,为母亲帮忙。难道她不考虑自己的“前途”?也许她认为这就是人世间最重要的工作。
知名华裔女作家张翎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正式职业是多伦多一家诊所的听力康复师。写作不为市场,不为赚钱,只为“还原内心的真实感动”。按照作者的说法,其创作的初衷是为“心灵余震”呐喊。
(仅从已知的教会情况来看,虽然某省一位去过武汉的司铎病愈出院了,一位教友正在武汉某医院隔离康复中,但不幸的是一位从来没去过武汉的北方司铎及其家人刚才也被确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