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诸多因素会影响我们个人和社团在信仰中的聆听能力。我们清晰地意识到社会现实对影响着我们人的忠诚、信仰、疑问和承诺。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大陆,是伟大宗教的摇篮、具有非常显著的文化意识。在亚洲宣讲福音需要独特性,例如对各种不同背景和语言的深刻认识了解。
5月15日下午,修院邀请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作家、宗教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乐山市作家协会主席、乐山沫若书院副院长徐杉老师,给教友们做了一个精彩的讲座:文明之光——略谈天主教与中国西南地区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1992年进修期间我又荣幸地认识了WHO香港复康会行政总监希拉·贝维丝老师,她和欧老师忘我的敬业精神深深地刻入我的脑海,也正是她们为我国康复事业的无私奉献激励着我:要终生献身于我国的残疾人康复事业。
1562年,庇护四世(PiusIV)教宗颁布了有关的文件,规定每天点票一次,此外,设立一个由教会总司库和3位枢机组成的委员会,在教宗出缺期间负责教会的行政。
「我们需要这个相遇文化来互相认识,彼此相爱,并肩同行。」教宗引用非洲的谚语说:「为教育一个儿子必须借助整个村庄。」 教宗最后指出,他热爱学校的第三个原因在于「学校教导我们真善美」。
旨在提高教会和民间社会对移民现象的重视、认识到这一现象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普及教会社会训导中的相关教导;在遵守国家有关移民问题相关法规的同时落实基督信仰精神;促进和协调为移民和难民提供精神援助;促进人文领域融合、维护移民和难民的文化
他说:藉着福音的力量,因着你们先祖的榜样、你们殉道者的榜样,希望你们能向金钱偶像说不,向个人主义的虚假自由说不,向毒品和暴力说不;而向相遇和团结的文化说是,向那与善和真密不可分的美说是,向胸怀大志且在小事上忠信的生活说是
教宗指出,正是在家庭中,以其独特的能力培育每一位家庭成员,特别是青年,使他们成为有爱心的人,有能力奉献、有责任感和忠诚,教会和马拉维社会在他们身上找到更新和建设关怀文化所需的资源。
主教们强调,天主召叫了教友们做爱的渠道,从关爱他人、穷人、弱小、受排斥的人、病患、被遗忘的人起步;关怀各种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不公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