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就出在这儿———我被第一个抽中了。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我,走上讲台就滔滔不绝地讲了一番,自我感觉良好。
1988年我认识了第一位神父。他不到30岁,是个农家子弟,十分简朴,十分谦和。我在北方的一个大城市读大学,他是那里最大的教堂的副本堂。弥撒是拉丁文的,我听不懂,整个信仰处于混沌状态。
安徽涡阳谭秀兰:接到试卷,我争分夺秒地阅读《天主教教理》,一旦钻进去,越看越觉得自己知之甚少,但我不灰心,今后我一定要按教理规范去度我的夕阳人生。
之后,我追问他离开家庭的原因。他告诉我他的父亲离弃他。“自童年开始,他从未正视过我。他对我心存嫉妒,因此我离开家庭。”
耶稣说:我就是门,谁若经过我进来,必得安全;可以进,可以出,可以找着草场。(若10:9)耶稣的门是敞开的,没有门槛。
除夕夜,孩子病情突然加重,我心如刀绞,几近崩溃,跪地哭求:慈悲的天父,你的小女儿太难受了,真的承受不住了,让我替她分担吧!怎样都行,只要能减轻孩子的痛苦,求主可怜我。
这个人来到德米特里的床边,神情黯淡地对他说:“先生,别认为我是来求你宽恕的。我罪孽深重,连上帝都不会饶恕我。我来这儿是想告诉你,我每天都被噩梦惊醒。我现在很抱歉以前所做的事,我决定吊死自己,就这样。”
我很高兴能够再次与大学界见面,在我生命中的一段漫长时期那曾经是我的心灵国度”。教宗于是把话题转入在大学演讲的核心,他说:“我选择的讲题是信仰与理性的问题。
我最大的感触一个是共融,再一个就是我这几天一直在问的:这个大会结束以後,我自己会有什麽样的收获?崔神父在访谈中提到两个关键词,即祈祷和圣体。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心里不要烦乱;你们要信赖天主,也要信赖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我去,原是为给你们预备地方。」(若十四1-3)教宗解释道:「耶稣此言意指何事?祂如何准备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