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感慨这些问题:为什么儿童要受苦?为什么儿童得死去?若认为死亡便是一切的终结,那么死亡会令人感到害怕,惊恐,成了一种威胁,打破每个梦想和希望,破坏各种联系,中断每个旅程。
我们将不仅能够帮助印度和非洲的儿童,而且能够帮助这整个世界上的儿童,我们的姊妹遍布世界。”由德肋撒修女领导的修会,有成千上万的姊妹照顾那些需要爱的人,那些感觉“没人需要、没人爱、感到惊恐”的贱民。
卸任的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周的一个庄园内举行了一场慈善捐款晚宴,为非洲贫困妇女和儿童募捐。事先新闻媒体将这一新闻报道出来,应邀参加这次晚宴的都是些富商和社会名流等。
在当今社会中,儿童、青年、成年人及年长者一起生活共处,但“比例发生了改变”。教宗指出,“长寿形成了大量的人,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儿童的数量极少。这种不平衡的状态造成许多后果。
教宗在文告开头便指出选择这篇文告的主题的特别理由,是鉴于儿童们,尤其那些被肆无忌惮的成年人剥削和毒害,而前途受到危害的儿童。教宗强调:“只有在尊重人的时候,我们才在促进和平”。
他以一个修道人的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如做圣依纳爵神操、守斋、打苦鞭、行克苦等神功;同时,更以一个传教士的使命感来自我期许,他与神父们密切合作开创了上海教会,介绍士大夫文人群体接纳天主教信仰,借着拜访南京耶稣会传教中心
耶稣的传教生活也是以祈祷贯穿始终。众志成城福传不是一个人的事,耶稣传教之初先建立了团体,派遣门徒外出传教都是两个两个的(谷6:7)。
早期的福传 早在康熙年间,朔州圪针沟有一位名叫武家和的人定居忻州兰村,以赶牲口搞运输为业,他偶与传教士相识,遂信天主教,回乡后传教受到乡人歧视,后迁至肖家峪,其后代子孙也因此成了教友。
讨论中有几位会长、负责人、教友先后发了言,甚至有一位教友在神父准备让大家发言还没开始时,这位教友站起来要求发言,可见教友们的传教热情之高涨。
成为新人2009年6月的一天,我认识了一个传教团体,他们当中有神父,有平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