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日,子骞帮父亲卸车,父亲触到子骞手冰凉,再看身上衣少且破,父亲回家对其后母说:吾所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当时,子骞忙跪求父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深感亏欠,后待子骞如同亲儿一样。
四季循环不息,世事重复发生,日光之下无新事(训1:1-11),生命的时间不停地流转,圣经描述死后面对天主的审问(训11:9,12:14)。生命的时间不是没有方向、没有终结的。
我们也不仅仅要回顾当年军民合力抵抗的艰苦,全体中国人包括天主教信徒所受到的伤害,这将过多地带来悲痛和消极的情感,而是具有一个更加开放的,感恩的情感,感谢所有为抗战奉献的人,无论他们是传教士还是普通信徒,或是无信仰的人士
回首这段心路历程,发现它既艰难曲折又困难重重,但我的内心既甘饴踏实又坦然无惧。耶稣是一切问题的答案。只要心中有主,一切便不再是困难。
愿复活的基督为那些孩童和年长者带来新生命的果实,前者由於战争和饥荒在成长时期看不到希望,而且缺乏教育和医疗照护;後者被自私文化所丢弃,被视为「无生产力」者而遭到遗弃。
那时候的我觉得信仰是一种心理安慰,无信才是真实的生活。
无信的世代!我与你们在一起要到几时呢?我容忍你们要到几时呢?带他到我这里来!(谷9:19)即使是耶稣也觉得,没有获得支持者的理解,感到孤独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
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我们应抓紧时间、珍惜光阴修德立功,为行善,为造福人类社会,为圣化自己,为荣主救灵利用好光阴。
信仰生活上发生的反复,无信、感动、怀疑、坚定,这些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主,是否只是在用我自己的主观思想在臆测?如何确定是他在对我说话?初期的基督徒承认有一种主观的"感到基督的临在"的元素存在。
宇宙万物都是为人所用的,无论矿植物,还是天上飞的、地上爬行的、水中游的无不使人享用。有的即便人享用不了,也能供人欣赏,起到点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