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解释说,基督徒不会把世界关在门外,而是把人、情况、问题和万事放在心里,带到祈祷中。教宗进而解释了在《天主经》中缺乏我这个字的表述。在我们的时代,我也许是每个人最关心的事。
基督徒生活的圣召始于洗礼,在礼仪、祈祷和友爱分享中蓬勃发展。基督徒应当热爱慈母教会,当我们发现脆弱和罪过在她的脸上留下皱纹时,更要爱护她。再者,基督徒也要勇于作出见证。
设于香港的「逾越知音网上福传学校」校长Leslie1月30日向《亚洲新闻通讯社》说,互联网是有效的工具,可做到以为“做不到”的事,透过网络,培育基督徒成为福音的传信者。
面对痛苦与希望,基督徒的任务是什么?教宗表明,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治愈今天的伤痛,以滋养明日的希望」。基督徒的望德绝非天真烂漫的乐观主义,单纯认为明天会更好。
主持人:有请我们的嘉宾,魏德东教授、刘继同教授、何文秘书长、王清芬女士、童小军博士,张雯女士。
自1906年起,他在教区修院教授教会史、教父学和护教学;自1910年起,还教授基础神学。除短暂的中断外,这些职务一直持续到1914年。
顾卫民教授(赵明忠神父代读 2006年10月14日星期六上午)(摘要) 据现有史料来看,近代中国最早的中文天主教报刊可能创办于上海,1878年12月16日,耶稣会司铎李问渔创办的《益闻录》在上海试刊,
我的老师,复旦大学的倪世雄教授是美国问题专家,他曾给我很多相关的知识。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之道,乃双赢之策。
蔡惠民神父(香港圣神修院教授)刚开始我们举办这个研讨会的时候有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个互相交流讨论的平台,通过大家的发言,来推动中国天主教会的发展,但具体是什么?困难在哪里?
杨慧林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研讨会举办到第五届,主题都是相互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