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过:“五尺之杵,日取其半,虽万世而不竭。”认识也是这样。袁庚提醒大家说:“不要以为经过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人类就会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时间空间一样,也是无穷无尽的。”
在上主的圣殿里,不问身份职位,不问学识深浅,不问年岁几何,不问来自何方,我们都是耶稣基督的至爱,兄弟姐妹们一同沐浴在上主慈父般的爱抚中,贪婪地吮吸着来自上主的智慧之泉。
也就是说,我们有罪的人类应该先到天主面前低头认罪,求他宽恕,但是在我们还没有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已经主动为我们承担起我们的罪过,主动为我们的罪过用自己的苦难做了赎罪之祭。
(参阅宗18:23—21:26)可想而知,那时的旅程,是多么的艰难,海上冬季结冰、路途之危险,多遇沉船、暴风雪、强盗(参阅格前11:23—29)。
之后又请大家关掉手机,用提示语言,带领大家作礼仪前的反省,省察,痛悔,静下心来,调整心态参与礼仪。接着就是弥撒的整个礼仪,进行得有条不紊,充满着神圣的气氛。
“圣神默感了圣经,也是祂加以解释,并使之永远融入生活、适用于当下。它从受默感而写成的,变成带来启发的。诚如梵二大公会议所言:‘圣经是天主默感的,并且一劳永逸用文字书写下来,恒久不变地通传天主的言语。’
我立于光明与黑暗之间,扶着栏杆向远处眺望,黑暗之神夹杂着浓厚的夜之气味深深地笼罩着大海,仿佛整个大海都属于他权下。
那时,虔敬圣母的万金教友广受神恩,归化领洗者日愈增多,圣堂显得狭小,而友了兴见大堂之构想。
信德网讯宜昌,一片蒙主特别祝福的土地,曾有无数传教士为了福音的广传背井离乡、抛头颅洒热血,浇灌出美丽的信仰之花;今天这片土地上的神长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不辞辛苦,通过办班、多媒体音频视频、建微信群等多种方法广传天主圣言
事实上,耶稣实现了以色列的希望:祂是应许给达味的后裔(参撒下7:12;编上17:11),使达味的家“永远蒙福”(撒下7:29);祂是叶瑟之根发出的嫩苗(依11:1),是“正义的苗裔”,将“以智慧和正义统治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