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指明的希望在于具体地实现对话,这表现在聆听、代际往来、年轻人的教育和众人都有合乎尊严的工作。
李神父列举《庄子.天道》中的故事(齐桓公与削轮胎工匠的对话)来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正是从这“信仰生活与我们的人性、认知和情感维度不充分的对话中”,产生“灵性上的疑惑和圣召危机”。“我们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认识”。
我们履行职责绝不是为了追求宗教和社会声望,而是置身于民众当中,与他们一起行走,学习聆听和对话,牧者与平信徒携手前行。”
日徐诚斌主教陪同保禄六世进入政府大球场1970年12月4日徐诚斌主教陪同保禄六世进入政府大球场数万信众在大球场参与教宗保禄六世的感恩祭●他反对战争、核子军备竞赛、贫富悬殊、堕胎自由化;●在他任内,大公教会积极促进「主内派别」合一对话
玛窦福音中耶稣与少年人的对话涉及奉献和放下物质财富的问题。少年人向耶稣询问:“师傅!我该行什么‘善’,为得永生?”(玛19:16)。耶稣告诉他,要遵守诫命,但少年仍觉得不够,并问耶稣还缺少什么。
这份文件结束了1970年展开的、历时三十六年的对话旅程,文件名称叫做《教会作为为天主的国作证的团体》”。
根据这个真理,也可以重新发起大公合一的对话,认识到非天主教的基督信徒,除非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不能领圣体的规定。
在《庄子·人间世》里,记载着一则孔子与他的弟子颜回之间的一段对话。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
他是支持天主教与东正教对话最力的主要人士。他内心深信罗马与东正教世界的相会,为欧洲大陆和世界历史的前途极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