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清楚意识到,祂是为他人而生活:为天父、为人民,而非为自己。祂不停奉献自己:对人民奉献自己,在祈祷中对天父奉献自己。祂也度传教的生活:『我是由天父派遣来宣讲这些事的。』」
有毒的微尘接着,教宗提醒我们警惕那些污染世界的“微尘”:即是意识形态的对立、强权逻辑、主张排斥他人的旧身份意识形态的回归、地球资源的掠夺、各种形式的暴力以及种族之间的战争。
然而,能准确指出默西亚诞生地的经师们,虽为他人指路,他们自己却寸步不移!的确,仅通晓先知经文不足以收听到天主频道;人必须让经文们进入内心内,让天主圣言激发追寻的渴望,点燃仰见天主的渴慕。
同样,所有那些在战争年代为义(保护他人生命)而默默献出自己生命的人们,他们牺牲的超性意义和价值何在?
堂区教友们在祈祷中成立起了一个祈祷小组,小组成员来自堂区的各个堂口,其宗旨是:1.为全人类的和平和得救祈祷;2.祈祷小组成员也是传道员,包括看望病人、外出宣讲和服务穷人;3.圣化自己、影响他人、愈显主荣
如果你不对他人关上你的耳朵,你就开启了天主的耳朵来俯听你」(SERMO43:PL52,320.322)。
为此,数码世界就需要一种基督信仰的风格:将坦诚与开放、负责任和尊重他人的传播形式具体化。
回顾过往,我看到天主借着许多困难来考验我的信心,借着我处理财产的方式来考验我有没有盼望,并借着他人考验我的爱心。在人生的某个时刻,当你完全感觉不到天主的同在时,你会如何反应?这将是个非常重大的考验。
信仰不是只念经,应多为社会服务、服务他人,服务他人的同时就已得到了回报,正如我们的圣歌所唱的那样:“当失去生命的同时,我们获得了永生”,在服务别人的同时,我们获得了心灵的安慰,获得了建康,因为安宁而获得
什么地方出现了对那个婴儿的信仰,那里便萌发出爱德,爱德是对他人的慈爱,是对弱小和受苦者的细心关怀,是宽恕的恩典。从白冷那里,一道光芒、一股爱流、一个真理穿越每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