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激励我们在任何境况中都与上主同在,拥抱祂的十字架,信靠祂,因为基督的临在鞭策我们即使在逆境中仍然不知疲倦地活出祂的讯息,也就是爱、修和与宽恕的讯息。
上主要求我们警醒的呼声在这将临期内高声回荡,我们蒙召警惕自恋的危险,「因为缺乏这份警觉心,真正的圣召之路就不可能存在」。归属感的另一层涵义在於「懂得建立关系」。
她的临在促使我们走向修和,赐予我们在拉丁美洲这片福地上和睦相处的能力,拥抱生命,拒绝任何形式对民族或个人的冷漠、排斥和遗弃。教宗最後说:我们不要害怕走出去,以她的目光注视他人。
关於耶稣朝向耶路撒冷的行程,米凯利尼神父阐明,一些学者认为耶稣知道将要临於祂身上的事。《玛窦福音》提到耶稣退避到荒野地方。在古希腊文中,退避一词表明军队面临失败或危险时的撤退行动。
耶稣复活後的形体已是另外一种形态,但这个新意已经提前临在於耶稣复活前的历史标记中。这个答案想説明什麽呢?
教宗说:你们在你们祖国的临在,不是新事,也不偶然,而是历史,与埃及历史密不可分。你们是这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世代代以来你们发展了一种独一无二、具有象徵意义的关系,这关系可以成为其它国家的榜样。
求祢临在我们身上,教导我们合一,更新我们的心;求祢教导我们去爱,如同祢爱了我们那样;求祢教导我们去宽恕,如同祢宽恕我们那样。阿们!
这事绝不会临到你身上!结果却遭到耶稣的斥责:撒殚,退到我后面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所体会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
荆棘是与天主相抵触的恶习,窒息了天主的临在。这些荆棘首先是对现世财富的偶像崇拜,为了自己、为了拥有、为了权力而贪婪地活着。如果我们助长这样的荆棘,就会窒息天主在我们内的生长。
到那里参观也让我们谨记那个时期一段极其心酸的历史,即企图从信徒心中彻底铲除信仰,以及消除天主和教会在那块土地临在的各种标记的历史。但这事没有成功,因为天主比人的计划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