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距离最近的医院,若家庭的一个成员生病,他便在家中得到照顾。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青年生活行动的指南,也是老年人的最佳庇护所。
我们大学有一个导师制度,学生如果出了车祸,他的导师一定会去医院探访,有时候遇上紧急状况,老师也会在半夜出动。我曾经和一些美国教授谈到这一点,他们大为吃惊,也非常羡慕这种制度。
外国人在中国设立学校,开办了医院,来教育中国人,救济中国人都是为实行仁爱的。我们要学习外国,要学他们那样的实际行动,把仁爱恢复起来,再去发扬光大。
最近,媒体刊登了一篇题为《弃子》的报道,大致是说一男子冲进医院暴打医生,原因竟是医生救活了他刚出生的儿子。该男子认为自己的儿子因出生时严重缺氧,成为脑瘫的可能性极大,故让医生放弃抢救,令孩子自然死亡。
最近在我们的祖国,一位两岁女孩被两辆车辗过,两位司机及十八位途人都不顾而去;一名拾荒妇人把她抱往医院,可惜数日后终告不治。这宗悲剧提醒我们要去除自私,多关爱有需要的人。
为了做好圣物室工作,她专程去医院向躺在病床上的原管理员请教,又动员老伴、儿媳多分担她的家务,好腾出时间为教会服务,并在节日期间协助她的工作。
一位濒临死亡的非教友籍圣衣得救的事我接触的人多半是佛教及道教徒,我衣袋里长带些圣衣备用,一天我到医院看一位外教病人,他已昏迷不醒十几天了,医生说他最多活三天,我与病人说话无任何反应,我拿出圣衣放到他额上念圣母无玷圣心
赶到医院,奶奶已在重病监护室,输着氧气,心跳显示已经很弱了。虽然医生尽力抢救,但突发心肌梗塞的奶奶还是在6月14日离开了我们,享年82岁。奶奶圣名玛利亚,安徽萧县人,1931年出生于贫苦的佃农家庭。
可后来妻子不幸患了尿毒症,为了保住妻子的命,多年来,他们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借遍了所有的亲友,走投无路又不愿看着妻子死去的丈夫只好私刻医院公章,给妻子免费透析四年,因涉嫌诈骗医疗费十七万多元而受审。
晚上夜宿医院走廊里。白天吃的是百家饭,四处讨要。唯独早晨这一顿饭是固定的,因为这里的老板免费为他提供。不大一会儿,旺旺来了,身上捂得严严实实。头戴一顶帽子,陈旧但没有破损。胡子拉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