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白居易面对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社会之恶,也仰天长叹,向神发出这样的疑问:“谓天不爱民,胡为生稻谷;谓天果爱民,胡为生豺狼?谓神福善人,孔圣竟栖遑;谓神祸淫人,暴秦终霸王!
这注视有时带着疑问,像是在圣殿里找他时:「孩子,为什么你这样对待我们?」(路二48)这注视总是敏锐透澈的,能深深了解耶稣,直至体会他所隐忍的感受,预料到他的选择,譬如在加纳(参若二5)。
(如同人们就此做出的挑战性疑问)?3)更新(aggiornamento)使得人们有这样的期待?适应(Adaptation)是针对什么而提出?
辨识时代的讯号,正如梵二大公会议所肯定的,应在福音的光照下进行,以便能「解答人们永久的疑问,即现世及来生的意义,今生与来世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