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强调:互联网提出了信仰与文化之间始终存在的问题。教宗鼓励平信徒始终寻找宣讲福音的新途径。教宗方济各首先引用若望·保禄二世的话说,梵二大公会议开启了平信徒时代。
全部生平就在这两次召叫之间。第一次是在加里肋亚海,当时伯多禄听了耶稣的话便放弃渔网和手艺跟随了他。第二次,复活的主发现他重操旧业。这一次也是在加里肋亚海边,这次召叫仍是:“跟随我”。
这就是救恩的路线:在‘我’罪人与主之间建立起关系。倘若我自以为是义人,这救恩的关系就无从建立。教宗接着说,耶稣用另一个故事来回答法利塞人的傲慢与不安。
这时,诗人站起来说:你们知道在我和神父之间有什么不同吗?我可以朗诵的是这一篇圣咏,但是他却认识那位牧人。就像耶稣所说的一句话: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随我。
枢机此行意义深远,因为伊拉克教会生活在痛苦和磨难之间,却见证了福音的喜乐和美丽。帕罗林枢机在访问期间分享了伊拉克信徒的希望,带去教宗的问候与降福,强调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合作对该国和平未来的重要性。
这个位于西西里岛和北非海岸缐之间的小岛已经成为移民和难民跨越地中海进入欧洲的主要入境点之一。教宗在2013年7月8日的访问中讲到“冷漠的全球化”,其结果是这个社会“忘记了如何哭泣”。
首先是「圣职人员与平信徒之间的距离」。如同教宗方济各多次强调的那样,教权主义已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而皮扎巴拉宗主教观察到,教权主义在耶路撒冷的教会里格外明显。
枢机说:「我相信现在到了打破世俗文化与天主教文化之间的藩篱的时刻。」谈到圣座首次与一所意大利大学签署协议的里程碑,拉瓦西枢机指出,「我们之前与许多大学,尤其是美洲和欧洲的多所大学签署了其它协议。
因此,我们应该遵循的价值观是一同建设欧洲未来,不同国家之间展开对话,包括政治人士与教会的对话,教会不愿置身事外;我们也需要不同宗教之间的对话,不同社会领域之间的对话。
如果耶稣的复活对初期基督徒的信仰有什么启发,那就是在天堂和人世之间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天主的某些奥秘计划中,在永生与其预象之间,即与我们今世所分享的永生之间,有相互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