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教会礼仪上的必须品,而只是从德国传遍欧洲,又传遍各地的民间家庭习惯,以增加期待圣诞的气氛。
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在法国和欧洲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我们更愿意先专注于眼前的工作……(因篇幅所限,文章有删减)来源:Aleteia翻译及编辑:一点点
如此多的欧洲移民把基督信仰带到这片大陆,很快就扎下根,结出丰硕的果实(参主教会议后的宗座劝谕:《教会在大洋洲》,6号)。
我们巴西的诸多教区也像非洲和其它地区的许多国家敞开大门,有不少巴西的传教士在欧洲传教服务。我们很喜欢这件事,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教会朝这个方向前进,做他应该做的见证,则能够使自己、也使整个社会年轻化”。
于是一些传教士开始将天主经典翻译为中文,1629年艾儒略神父编著《弥撒祭义》二卷在福州刊印;1625年金尼阁神父在西安刊印《推历年瞻礼法》一卷,这一部适合基督徒的历法书,预告周年瞻礼,教会规定和斋期,同时标明中国阴历和欧洲阳历
经过考虑,这些捐款转交给了欧洲的熙笃会,让他们有机会在中国建立一个修道院。恰在此时,中国太行山区有一个杨姓家族,向教会捐出了一大块土地。于是,未来修院所在地就这么偶然确定,落在一个叫做杨家坪的地方。
这期间,他从罗马到欧洲及世界各地考察,1970年去了墨西哥,为鼓励主业团在该国的成长,1974到1975年间去了中南美洲,举行了盛大的聚会,为成千上万的人讲解教理。
原平市崞阳镇由于历史原因教堂被占用,教友四处流散仅剩下老教友10余人,李神父不顾年迈体弱,常常从太原专程前往崞阳福传,并出资一万多元购买了弥撒圣祭用品;在晋南福传时,看到新教友和慕道者没有聚会祈祷的场所
的确,只要神父在安国,真的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而耽误一台弥撒,外出时,为了往回赶,多次放弃庆祝、感恩送别的聚会,有时甚至是夜里赶回来。每次外出前后,神父总不忘对王神父,对家长说我要走啦,我回来啦。
金庄现有教友208人,其中三分之二是新教友,加上周围教友,在大瞻礼及节日聚会时,人数达四五百人,因教堂狭小,近半数的教友不得不在圣堂外参与弥撒。难怪金神父拖着病体念念不忘的就是重建这座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