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祢赐给他们分享祢救赎人灵的渴望……,在他们面前打开全世界的视野……,好使他们回应祢的召叫,继续祢在世上的使命,建立祢的奥体──教会,并成为‘地上的盐’、‘世界的光’(玛五13)。”
但对知识的渴望让小俄木耳里忍不住让老师告诉记者:“我非常喜欢上学。”而俄木耳里的父亲跟他一样,都是马老师的学生,只不过他的父亲读的是扫盲班;可他的母亲就没那么幸运,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使她不能坐在课堂前。
然而,复活的基督亲自前来消解他们充满疑惑却需要肯定的渴望。那个会晤既不是梦想,也不是幻想或主观的假想;而是一次真实的经验,即使没有料到,正因为如此,这件事特别感人。
然而,复活的基督亲自前来消解他们充满疑惑却需要肯定的渴望。那个会晤既不是梦想,也不是幻想或主观的假想;而是一次真实的经验,即使没有料到,正因为如此,这件事特别感人。
当然,不同的人,因着不同的意向,也得到了自己的满足,有的高兴、有的幸运、有的被治愈、有的被圣化……然而,在众多的人群中,却有一位妇人,她怀着最大的渴望,静悄悄地,伸手触摸了主耶稣。
每年的将临期第三主日被称为“喜乐主日”,就是提醒我们人内心最大的渴望,久久企盼的救恩就要来临了。充满喜乐的人是无法隐藏自己的,他们因为喜乐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们因为喜乐而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基督徒和天主的关系,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原始渴望中存在着,就是成为“天子”;基督徒的天人关系超越人和其他人的认识。因着信仰天主,我们成了天父的儿女,成了在今生就生活着天主生命的人(迦2:20)。
教友们在我们神职人员和修士修女们身上看到了主耶稣、爱护主耶稣、也渴望从我们身上得到来自天主的恩宠。
主耶稣不仅希望我们认识天父的圣爱,成为“讲论圣爱的专家”,更渴望我们今天就开始成为享受祂圣爱的有福之人。然而,在一些偏差的解释中,他们认为人的生活,就是要通过现在的痛苦以换取将来的福乐。
当天灾人祸发生时,几乎每个人都在祈祷,都渴望一个“神圣”,或者某种超越的力量能保护自己和所有遭难的人。然而,许多人却不知道自己“向谁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