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可怕的事件发生,世界各地就不断地在遭受恐怖、暴力及行暴力者的威胁。自杀式的爆炸,使许多人丧生和受重伤。不少国家领袖们合作抵制恐怖与暴力。但是,可惜可叹,他们的行动无意中支持了死亡的文化。
这样,把对话的渠道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包括犹太教、佛教和其他宗教,以及不信宗教者。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员卓新平在《宗教对话的时代》一文中指出:在20世纪的“对话”氛围中,西方基督宗教率先开始了各种对话。
无论在什么地方有人缺少饮食、衣服、房屋、医药、工作、教育,或缺少为度一个真正人的生活必需的方法,为灾难或为疾病所苦,受流徙或监禁的痛苦,基督的爱德便应该去那里寻获他们,加意安慰和援助他们,这一责任首先应由每个富裕的个人和民族承担起来
主持讲座会的是巡回大使、政策研究院院长许通美教授,约300名出席者中包括十名代表本地各大宗教的领袖。
於是他给乌黎雅的首领约阿布写信说:‘你应派乌黎雅到战事最激烈的前线,然後在他後边撤退,让他受攻击阵亡’。这是死亡的处决。
今天比以往更需要具有使徒敏锐目光的司铎、度奉献生活者和平信徒,在遇到物质和精神的窘困与贫乏时能心生怜悯、停下来予以救助。教宗然後指出,许多神父和会士投身於福传使命,其中不少人为此付出了生命。
这项任务并不容易,主教应在他们受委托的教会内,使天主慈悲可得、可触、可遇,让教会成为圣德、真理和慈爱临在的家。教宗继续说,我们要把天主的慈悲施予这个乞讨的世界,但绝不要表现自己。
教宗由此列举富含现实意义的新准则说:「怀着信德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伤害,真心予以宽恕的人是有福的;转目注视被丢弃和受排斥者,并关怀他们的人是有福的;在每个人身上认出天主,奋力使他人也有同样发现的人是有福的;
20年前,神父们回应上主的召叫,成为牧者。他们从主内的青年才俊到今天教会的中流砥柱,神父们在济南教区的大地上留下了为福音奔走的身影,他们把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上主。
若我们的生命处於最微小或最伟大的境况,我们也要接纳因善而受的痛苦,就好似在我们周围散播复活的种子,生命的种子那样,让基督复活的光在黑暗中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