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奥斯维茨集中营前,教宗留下一盏油灯作为礼物,并在贵宾留言簿上写道:上主,请垂怜祢的子民!上主,请宽恕如此的残忍!
教宗引用《愿祢受赞颂》通谕,指出对我们的生命及我们与大自然关系的真正关怀,离不开友爱、正义和对他人的忠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了五个关键词:人、地球、繁荣、和平与伙伴关系。
事实上,这种视野相当盲目,并会加深个人主义和侵略性的『丢弃文化』,把人类变成消费品」(参阅:《福音的喜乐》宗座劝谕,53号;《愿祢受赞颂》通谕,22号)。
今年,教宗为世界社会传播日选定的主题是“数码世界中的司铎和牧灵:为天主圣言服务的新传媒”。通常,许多国家在救主升天瞻礼或者前后庆祝世界社会传播日。
这慢慢成为了我的一个问题。经过思索、探究,最后在祈祷中才完全明白,贫穷是基督的道路,是TheWay——那条道路,那条通往永生的道路。心中也才恍悟与释然。
本文希望探讨的,是透过历史上中国教会在的礼仪生活和情况,探讨教会祈祷律的界限,也就是说,是甚么构成教会祈祷律的管辖范围,甚么是公祷、甚么是私祷、甚么是普世教会的礼仪、甚么是本地教会的礼仪。
反之,由于我们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样受造的,我们的精神意义自然会将我们导向美善和爱,以及服务近人。
教宗说:「我也想到有许多村庄的人口外移,居民大量流失,这些地区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削弱了那曾在磨难中支持你们的深厚文化和精神根基。」
一、感恩应是基督徒应有的基本态度感恩是基督徒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态度。但基督徒的感恩,必须建立在耶稣之上。基督徒的感恩是出于看见永恒的天主,而不是看见短暂世上环境的变化。
对话是一种「精神态度」,表示「走出自己」去听「别人的期望」的能力。在冲突和对比的背景下,教会可以成为「可能实现和平的地方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