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的原罪开始到天主救恩的实现(耶稣的来临)经历了十分漫长的时期;天主许诺亚巴郎时他已经75岁(创12:4),当依撒格出生时亚巴郎已经100岁了(创21:5),亚巴郎的生命几乎是在等待中度过的;旧约以色列子民出离埃及后
他经历了老人院一直靠租赁房屋及(从石家庄柳辛庄,搬到本笃庄,再搬到南高基)三次搬家的不易。因此,他和老人们都非常关心新院舍的征地进度,经常询问、关心征地手续。每天保禄和老人们一直为此意向热心祈祷。
他说他这11年经历事情太多:北京国际音乐节、广交、上交、爱乐,“中国整个古典音乐这11年来的历史基本都跟我有关。”余隆说。
生命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几句寒暄之后,便进入了采访话题。老人很健谈,她用朴实的言语倾诉着一个个不幸的遭遇,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福传故事,催人泪下。
萨马兰奇有过战争经历,西班牙内战时萨马兰奇被征招进共和军担任医护兵。
在肉体上耶稣是死了,而为了代替世人赎罪,天主将众人的罪都加在他的头上,他经历了死。他不但死了,而且也埋葬了。
有些东西想找找不到,却又在无意间发现了,踏破铁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谁都有过这种经历。但是有些东西丢失了,或者神对你的赠予,如果没有梦的启示或神的助佑,就很难寻踪觅迹,或失而复得。
圣教会各级人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结果,教会的队伍不断坚强壮大,根深蒂固。为什么我们的教会始终没有被打倒?
有几个达利团体在印度村落中做专业的仪式击鼓,不只祈求神圣降临,也击退邪恶,好使社会能平安经历过渡时期。
我在想,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处境中的圣召观念是否也会经历一场变革?或者干脆说中国会有修院圣召的入学危机吗?显然,我在这里考虑的是一胎制、城市化与献身生活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