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世纪人生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以自己的一生为笔,以岁月为墨,书写着无私奉献和博爱的美丽人生。他就是我们最尊敬的亲人长辈,刚去世的郭夫德神父。
我的书也都在社会出版,因为台湾教友不算多,一般教会的书第一次印刷也就只有1000本左右,还要卖二三年,而我的书一年里就卖了几万本。
为了纪念梵二会议开幕五十周年和梵二会议的卓越成果《天主教教理》颁布二十周年。
格林多前书13:4-8,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是什么:无论是男女约会或其他情况,关键是在你周围的人们中,努力找到正确的人选。如果他们卷入了我不愿意参加的事——我就不会与他们为伍。
母亲只读过两年书,以前的经文是文言文,有很多不懂的句子,母亲从不肯轻易放过,一定要逐字逐句问明白,因此父亲就成了母亲学习经文的同学兼老师。母亲经常让父亲去教堂向神父求教。
说到信仰与仁爱工作之间的关系,厄弗所书(二8-10)中有一段章节,或许是最好的说明:「因为你们得救是由于恩宠,借着信德,所以得救并不是出于你们自己,而是天主的恩惠;不是出于功行,免得有人自夸。
当时,所剩3名组员之一的吴汀书教友对姚毓华老师说:“人们都走了,我看咱们圣经小组也办不下去了,干脆解散算了。”
在北美游历,为的是读无字的书,为的是有机会在异国他乡仰望星空。在这片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物质文明最昌盛的国度,我经常反躬自思的一个问题就是:中美两国最大的差异究竟在什么地方?
这本书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牧场建立在比拉图斯山上,一天晚上,一个名叫赛萨特的人在牧场借宿,突然被闹嚷声惊醒,他瞪大眼睛向外看,只见长长的队伍中,有人载歌载舞,有人吹奏乐器。
祥子太冷了,顾不得想许多其他,跟着神父进入了教堂旁边的一间房子,这房间里只有一张床,一个很大的书架,上面放满了书,还有一张桌子和一条长凳,地上放着一个普通的取暖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