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望德步入禧年——读《望德不让人蒙羞》诏书(内容见如下附件,附件点击可下载)怀着望德进入禧年.pptx
在德兰治下,有一座女修会是一位亲王捐建的,亲王死后,妻子愿去修院度过余生。她提出以贵族身份享受特权,不必遵守某些会规。德兰立即让修女迁出,退回荘园,以此表明:修会会规的严肃性。
记者采访印度修女德兰,看到德兰救助垂死的人,很感动,但也产生疑问:“你这么做能解决印度的贫困吗?”这个问题放大看,就是善行的功能问题,再从根本上看,就是信仰的功能问题。
黛安·佛利与作家科伦·麦卡恩一同获教宗良十四世接见,两人合写一本书,其中除了记述与儿子遇害相关的事件外,也详述所走过的人性与心路历程,一段怀有爱与有意理解的痛苦旅程,乃至促成这位母亲与一个凶手会面。
安老院内最高寿的九十六岁老人施放五彩气球,为庆祝会揭开序幕。 设于台湾南部屏东县潮州镇的天主教安老机构「孝爱仁爱之家」近日庆祝四十周年,高雄教区刘振忠总主教将它媲美「天堂的前院」。
信德网讯6月2日,是唐山林西堂区喜庆的日子,教友们热烈庆贺耶稣升天节,方建平主教为教友们施行了坚振圣事,林西堂区还迎接了德兰姆姆一级圣髑,堂区善会同时举行了慕会人员入会仪式。
今年2月份,北方进德和爱德基金会作为赞助方,首次合作并参与了在石家庄市召开的由河北五大宗教联合举办,信德文化研究所承办的“宗教与伦理道德”学术研讨会。
安神父在本村辈分较高,每当安神父回家,孩子都争抢着喊神父爷爷。我也在其中。印象中安神父很喜欢孩子,从没有对孩子发过火。孩子都不害怕他,都喜欢到他身边听他讲圣经故事。记得有一次和安神父在教堂门口相遇。
毋庸置疑,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在印度有个德兰修女,因其一生为最贫穷弱小者服务而备受关注和敬爱,且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然而,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印度邻国巴基斯坦,也有一位被誉为德兰修女的伟大女性。
全球人士对教宗本笃十六世撰写的«纳匝肋人耶稣»第二集出版上市的期待日益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