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仅在梵蒂冈或冈道尔夫堡举行会议,不包括数以千计的其他拜见者,如教宗在意大利或在国外的路上,前来拜见教宗的人们。
聚会的主题是“在当代世界中的佛法、同情和爱德”,会议中反省面对全球化世界的挑战宗教能够作出的回应,并指出一些实际问题,如,缺乏价值观、很多人的痛苦,金融危机和贫穷。
现在我家经济拮据,我还患有高血压,杨老师经常打电话嘱咐我坐车要慢一点,在他自己治病需要一大笔钱的时,每个月还要省下200块钱寄给我。
无名氏所寄玫瑰圣母像故事还得从已故郑长诚主教说起。1983年,身陷囹圄28年的郑主教回到家乡。经历的痛苦磨难没能摧毁他的身心,这位忠信于基督、忠实于神职的好牧人,仍不断为地方教会的建立和发展奔波。
请本文作者与我们联系,有薄酬奉寄。这幅名为“光明之路”的圣像,描绘圣神降临于宗徒们身上的场景,现藏于罗马SanGio-vanniRotondo教堂
他无法携带许多书,于是写信回欧洲要求那边给他多寄些书来,但那时候的邮政极为缓慢而且变化无常(利玛窦一般以6-7年作为从发信到收到回信的周期,有一次他的上司从澳门发出的一封信花了整整17年才抵达罗马)。
农历的十月初一,是我们中国的寒衣节,每每总是在阳历的十一月份,此时迎一缕冷风,踏几片黄叶,不由思念自己已故的亲人:寒衣寄何处,仰天泪凄凄……阳历的十一月二日,也是我们教会的追思已亡瞻礼,这一天,主教、神父
林夫人指着林跃斋告诉我们:老林这么多年每天就是做这种事———洗衣服、打包、寄包,一个月就给我六百块钱生活费,其余的你想都不要想,但他是在做好事,我还是要支持他。这时的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从此我们成了忘年交,互寄贺卡、互赠纪念品,从写信到网络经过了3650多个日日夜夜,从十年前的相识到相知再到成为我的义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天主安排的,是天父赐的爱。 董大伯的一生更是曲折不平。
日前召开的圣言会澳大利亚省会全体大会上,全体与会传教士一致决定不断深化目前的牧职、集中精力开辟新的牧灵福传领域,如支持难民和申请政治避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