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我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天主教家庭,生长在一个神父缺失的时代。第一次听到神父这个词,是小时候从一个外教人口中,他是我父亲的一个同事,毫不掩饰地嘲笑我们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遵
据明史记载,「自利玛窦入中国后,其徒来益众,……自利玛窦东来后中国复有天主之教公然夜聚晓散,一如白莲(教)。」
因此,建设一个与救主基督结合的团体,一个天主家庭的团体,若没有女性的直觉、母爱的本能及女性的殷勤,这个抱负将无法施展。
我还想说的是,在抓圣堂建设的同时,我们更要抓自身心灵的建设。圣堂是硬件,教友的信仰质量就是软件。
印尼天主教会将“解决冲突和建设友爱的国家”定为2004年四旬期的中心内容。主教团社会经济发展委员会在此期间发出呼吁,进行一场全国性质的“本着友爱精神解决冲突,使所有人过上幸福生活”的活动。
而促进对话与互相接近的工作则一直在协助我们建设。教宗接着表示,在这种方式的会谈中,最重要的一个词是‘对话’。对话是藉着言语走出自我,聆听对方的话。
并要求基督信徒忠实于耶稣基督的教导,在伊拉克社会中播种宽容、友爱、和平、正义;创造建设民主和尊重人权的伊拉克所必要的一切条件。他还感谢基督信徒两千年来为伊拉克文明建设作出的贡献。(SM)
叙利亚的基督徒“从来就不是外人”,他们为叙利亚的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并和他们的穆斯林兄弟一道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七月四日,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接见西罗-天主教青年夏令营时发表了上述讲话。
印度加尔各答总教区的社会服务中心致力于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该中心在各领域服务弱势者,并透过广播节目给予卡车司机精神上的支持。
教会继续不断地由耶稣的圣体来建设,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建设基督的大家庭”。(原载:梵蒂冈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