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梵蒂冈第二次届大公会议的教导,“天主子民”的概念包括了平信徒、修会会士和神职人员,它是教会非常基本的特质。我们天主子民是受傅者,洗礼时便领受了基督徒的尊严(《教会宪章》第2章)。
再者是大公运动和宗教交谈,以及对青年的认可和妇女参与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当天上午全体大会开始时,一名修女说:“我们努力尽可能地融入其中。”这一切蕴含在这个“以聆听为先”的“进程”中。
在公元381年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中,阐明了圣神的天主性--并加进了教会的“信条”。
我们在《宗徒大事录》第10章科尔乃略皈依的事件中看到这两个运动中的第一个——普世性(大公性)。五旬节那天,宗徒们向所有犹太人和遵守梅瑟法律的人宣扬基督,无论他们属于什么民族。
1965年,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后,教宗保禄六世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雅典纳哥拉互相解除了针对对方的绝罚,教宗亦称呼东正教和基督新教为兄弟教会。
所有波士顿的华人教友主日天都会在中国城的圣雅各伯教堂聚会参与弥撒。教友人数逐步增加,每年的成人领洗者有20人左右,儿童则是每个月都有领洗的。
在招待所入住的人中,她发现了四、五个教友,于是史秀霞便开始组织这几位教友一周一次在招待所聚会。
当地的警察一点也不喜欢他们的聚会,常找机会来骚扰他们。一天下午,警察在追赶祈祷小组中的成员(这祈祷小组由当地16个年轻人组成)。这些年轻人拼命地跑,害怕被捉。
那年夏天,上海佘山修院在上海金泽举行校友聚会,我也被邀请。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教会大多是成立一些团体,让外来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聚会,主动出击地寻找和联系还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