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定居的小村庄名叫泰泽﹐离当时将法国一分为二的分界线很近﹐他在那里买了一间屋,收藏政治难民,特别是逃避纳粹党统治的犹太人。
此刻,有人催促我为外地客人送行,我被打断思绪,当即断然选择了违背良心的逃避,我也怕老人死了赖在我身上。从修院返回堂院,天色已晚,老人还在等待。我板起面孔、硬着心肠,告诉老人:今晚你不能在这里留宿。
为家劳动、为家付出,是他们的荣幸,视逃避劳动为可耻。我经常看到他们像“壮汉”一样,争先恐后地搬运救援物资,帮老师从危房中搬出有价值的东西。
由于班里信天主的人少,自己立于同学之间总有一种特殊或被排挤的感觉,谈话中一直逃避信仰的话题。有一次放学回家,远远看见路中央有一个铁制的十字架,内心的第一感觉是要停下来,捡起来。
但他们或许内心并没有这种渴望和意识,也许进入修院只是为逃避社会的杂乱,或只是为念书而已。但往往事情并不一定如他们想象的那般简单。
(路22:46)耶稣的山园祈祷,充分体现了其“人性”,他在无奈中接受了天主的任务,最后并努力地去完成天父给予的使命,并没有逃避,在具体行为中体现了其“神性”。
正是因为我们属于主耶稣,我们为了主耶稣而面对生命中的各个遭遇,不逃避,和主耶稣一起承担,背起自己的所遇到的“十字架”,我们才成为“有福的人”。分享主耶稣的十字架使我们成为有福的人。
然而,主耶稣没有在困难面前选择逃避,没有改变自己被天父派遣来拯救世人的目的,而是继续选择迈向耶路撒冷。然而,主耶稣没有因为困难和个人的安危而放弃价值的目的。
这是千真万确的,不仅对牧灵或健康照护工作人员如此,而且对每个人,甚至对能以信德的眼光经历此情境的病人本身也是:「不是以规避或逃避痛苦,我们得治愈,而是由于我们接受它的能量,经由它而成熟,藉与基督结合而找到意义
其实约纳逃避天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对天主真实的了解。他知道人无论犯了多大的罪,只要真心悔改,天主总能既往不咎,给予重新做人的机会。这正是约纳的心病,他就是害怕天主对恶人的这种仁慈和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