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危险地感染我们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与他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却越来越不关注他人。与会者近日在罗马召开会议,探讨在对抗反犹太主义以及与反犹太仇恨有关的罪行上,国家、机构和个人的责任。
此外,使命是复数的,它要求我们培养一同前行的艺术,不屈服於指点他人该怎麽走的诱惑。教宗强调,正如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走的路完全相同,在信仰和使命的道路上同样如此。
圣神的恩赐带来平安,论长道短却摧毁和谐;基督徒蒙召为了给予而接纳,成为他人收到的礼物,绝不将恩典收藏起来,把神性生命当作一个小仓库。
否则,就是自私自利,贬抑他人,压抑他人的成长」。此外,教宗殷切期盼青年切莫陷入意识型态或市场的诱惑:「你们青年不是待价而沽的商品。
他勉励他们做爱德的见证人,做善心撒玛黎亚人的“活圣像”,关注别人,记得人的尊严,带给他人希望。教宗说:“谁若爱他人且不求报偿地为他人服务,他便是依照福音生活和行动,因而也参与了教会的使命。”
教宗指出,爱和感到被天主所爱激励我们渴望“心中有他人”,而我们在四旬期默想的基督苦难正是服务使命的“泉源”:那被钉十字架的基督生活在穷人、受排斥者和饥饿的人当中。
因为它告诉我们,上主行奇事不需要极大的工具和我们杰出的能力,所需要的是我们的谦卑、我们向祂和他人开放的态度”。
耶稣治愈的能力没有遇到阻力,得到治愈的人回复正常的生活,且即刻想到的是他人而非自己,这意义重大,是真正“健康”的标记。
懂得崇敬,相信神圣的人对自己他人一定有所尊敬;对自然生命一定有所尊重;对人格力量一定有所崇敬,尊重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其次要接纳自己。
教宗以圣保禄在书信中说的“圣神的效果”来阐述“谦恭”(参阅:迦五22):那是一种仁爱的态度,扶持并安慰他人,在与人交往时小心“不要伤害”他人,却要帮助他人“减轻负担”,给予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