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身体神学’对我的灵修影响很大,让我更加明白我们人要时刻分享天主的爱,活出天主的爱。
九十年代后,全国各地的神父、修士、修女、教友被一批批地派到海外,如到美国、德国、比利时、澳大利亚、菲律宾、法国、意大利、瑞士、西班牙等地去接受神学、牧灵、圣经、教会史、法典、传教学、教会学等培育。
想想自己也教书一辈子,把多少学生带上了哲学之路,带上了圣经之路,带上了神学之路。不敢面对这些挑战自己的问题,惟愿天主能弥补我的不足。
课程内容主要有灵修、圣经与牧灵、牧灵心理学、牧灵神学、堂区管理、教会历史、社交礼仪等。研究所特别邀请了一些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有堂区管理及牧灵经验的神父、修女授课。
天父爱每一个人但却不平均赐给人,这也许是有神学意义的,是让智商高的强者来帮助弱小者,并使他在施舍时得善功。大阿哥跟我说过:“施比受更有福,耶稣这句话我听懂,我明白。”
求学罗马几年后因其出色的成绩被教区主教派到罗马的亚坡理纳修院(Apollinare)继续神学学习。
总之,这种非宗教信仰值得批判地反思。 宗教信仰现在在中国处于合法地位的只有五种,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它们是多元而又极其复杂,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可能都谈。
我们作为神学生,对教会实情了解甚是不足的情况下,面对如此巨大的话题,只能以自己狭小的眼光看待,说一下自我的简单看法,反思和考虑之后,找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对策。。
这些都是教会在协助人反思自己生命的定向,很到家的哲理反思,提供追寻人生意义的地图,在青年教育中,尤其显得重要。
出生于1917年12月1日 原藉:乌盟察右后旗大六号镇 1932年-1937年在玫瑰营小修院、1937-1939在河北崇礼县小修院学习 1939-1942年在呼市读哲学 1942-1946年在大同读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