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梵二大公会议的精神更加明白地告诉了我们基督教会要明白时代的征兆,要懂悟其他文化的精髓,与其他民族一起走向通向天主之国的旅程即教会所讲的朝圣之旅,旅途中的教会。
在其它地方,则以信经做为开始,似乎愿以信仰的宣示,做为即将展开的默观之旅的基础。这些以及其它类似的方式,如果能让人准备心灵做好默观,都是正当的。
他说当年有人鼓吹有灵论是出于无奈,因为“在十七世纪以前的欧洲,如果主张无神无灵魂的学说,就要被处以水、火的酷刑,所以那也许是事属迫不得已,而在言论自由的原则支配下的今天,还发出这种梦呓,这成什么话呢!”
参与英文弥撒的教友既有来自亚洲、大洋洲,也有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各国使馆。2004年,科隆教区柏寒夕神父(P.MichaelBauer)被教区委派来华学习,并逐步接管了在华德语教友们的牧灵工作。
当然了,政教合一更不好,那是从中世纪的做法,那个时候一般国家还没有脱离神权统治,国家只不过是实现宗教目标的一个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