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慷慨、乐于助人的性格,令她得以进入极困难的环境中为人服务。这位精力充沛、热情洋溢,随时乐意帮助贫困有需要者的修女,于1935年被诊断患上癌症,她在忍受了6年的病痛折磨后去世。
专题分享根据活动议程安排,参加本次聚会的姐妹们分为五个小组来进行分组讨论,讨论主题是关于两个专题讲座和三个专题分享中所揭示的当代修女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财富的基本目的,就是去帮助处于困难中的人。 真正的信仰、真正的虔诚,由此看来,对贫穷者的爱的回应正是一种对天主的公义的见证。 犹太人有一句俗话:“完美的人生应当像加黎利海,而决不要像死海。”
小组长特别感慨地说:“参加爱心小组特别要有牺牲精神,有时会碰到如附魔教友的暴力行为等很多困难,我们教友靠着主的力量总是能做好。”他接着说:“朝前看好像不一定有希望,回头看天主总与我们在一起。”
这句格言从我青年时代起就给了我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是宽容的持续不断的源泉。
孩子会请求父母是因为孩子对父母的「能力」和「爱」有信心:爸爸妈妈是有能力的,一定能解决我的困难;爸爸妈妈是爱我的,一定会关心我的问题。所以父母是很喜欢听到孩子的请求的。
(咏八5-9)所有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可思议的东西或“奥秘”不都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天主要给我们更大的不可思议的东西--------复活,是毫无困难的么?
在这将临期开始的读经里,我们好像在大博尔山看到主耶稣显圣容一样,看到了基督建立的教会的末世性的光荣,一开始就给我们一个鼓励:不谈教会过去、现在或未来会遇到怎样内外的困难和迫害,她是独特的,就如她的净配基督是独特的
这段旅途可能有重重阻碍,一如当年以色列子民出埃及那样困难。因此,教宗称四旬期是「逃离奴役、走向自由的出谷经验」,而这段与天主修和的旅途,无法单靠一己之力完成,因为它的起点是要承认「自己需要慈悲」。
虽然面对不少困难,却以耶稣基督善牧的榜样,依然继续走天主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