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10:29)殊不知,几多苦难都是天主化了装的祝福,不是天主不管,而是天主愿意拿来考验我们,历练我们的品行,只有砥砺身心,才能达到天堂的标准,所以该心平气和地接受,更不必担心天主怎么不惩罚我们身边的恶人
(玛25:40)又说:我作客,你们没有收留我;我赤身露体,你们没有给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监里,你们没有来探望我。(玛25:43)还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没有给这些最小中的一个做的,便是没有给我做。
(玛三16-17)2.耶稣显圣容:云中有声音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从他!”
只有一个被人们视为仇敌的撒玛黎雅人对他动了恻隐之心,为他包扎伤口,并给他安顿住所。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常会遇到一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这个时候我们是充当司祭、肋未人还是撒玛黎雅人呢?诚然是后者。
拥抱自身的脆弱意味着进入那想得到认同和触摸的渴望,如同接近耶稣的癞病人(玛八3)、伯多禄卧床发烧的岳母(玛八15)、患血漏病长达12年的妇人(玛九20),以及那些喊说「达味之子!可怜我们吧!」
(玛5:37)又教导我们说:不是入于口的,使人污秽;而是出于口的,才使人污秽。(玛15:11)教宗方济各针对言语对人的伤害,在讲道中说:要咬住自己的舌头。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声六月寒。
耶稣便给他列举了强盗、伤患、司祭、肋未人、撒玛黎雅人和客店主人的作为。强盗打伤了那人,将他半死半活的丢下走了;司祭看到受伤的人后从旁边走过去,没有考虑到他的使命,只考虑即将开始的弥撒时刻。
他会像古代先知那样,用激烈的言词和行动谴责那种拒绝服从天主的行为,特别是那个被设置来了解天主法律要求的宗教机构的所作所为(参阅谷11:15-17;9:42;玛23)。
此外,“今日与我,我日用粮”的祷词使我们想起以色列选民四十年行进在旷野,那时他们依靠天降的玛纳而生活。
(玛24:4-5)跟耶稣长得相似本是荣幸,但此人却在这里招摇撞骗,更费解的是还有人去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