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它很有深意,全文如下:公元30年,一位来自伯利恒的男人,见到一位学者和一位先知,说道:我和耶稣一起长大,小时候几乎一样,后来差别越来越大。
当我真正从主教手中领受了铎品,走上神圣的祭台时,便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听告解时,更能够带给人那源自基督宽恕的安慰,因为自己也一再被如此宽恕了。
一些有社会经验的人,往往因你的衣着打扮,便可断定你的人品性格。德训篇上说:“由外表可以认识人……,人的服饰喜笑和步伐,都表示他的为人。”
新堂祝圣、晋升铎品、领洗纪念、修女发愿、晋铎周年、圣汽车、圣房子、本堂离任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究竟宴该不该设?酒该不该喝?近来,带着这个问题,我把圣经中凡是有酒字的章节,几乎都仔细看过。
受到他的父亲——东指挥会口的会长兼凤翔教区总会长的熏陶,自幼就十分热心,他13岁进陕西通远坊小修院,以后在山西洞儿沟初学院,太原大修院深造,1943年在山东洪家楼,由法国扬思来主教领受铎品。
秦神父又着手办理通行证,刚开始请进德公益的李荣品神父帮忙与武汉多方联系,但是手续并不好办。后来秦神父又直接联系武汉方面,仍然未果。于是秦神父又在邯郸当地联系了宗教局、红十字会、民政局、农业局和商务局。
2月1日,我收到李荣品神父的一条微信,请我们在美国这边代购一些防护服、口罩等。
然而,近几十年来,早在《中国和圣座关于主教任命临时协议》签署前,他的同乡、威尼斯圣比约十世教会法学院教授、刚恒毅枢机列品事务主教团代表毕友敬蒙席便一直不遗余力地努力延续着人们对这位二十世纪天主教会杰出先知式人物的记忆
可以这么说如果一开始10个人进入修院,最后能够领受铎品的,不过3-4个。6个,7个要回家。这个回家不是说,留下来的有多么优秀。回家的就不好,如果不是25年前,而是现在,我可能都不够格。
深受神长教友爱戴的李崇德神父,把传播福音当成自己晚年的首要任务,每次福传背上一大包方便面,有时自己动手做饭,被教友称为“背着干粮福传的老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