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或许发生,或许不发生,或许显现一次或几次,再不显现,但是,受显现的人往往从中获得了力量,并对此经历永生不忘。天主教训导并不否认这种经历的可能性和真实性。问:一位神父讲道太乏味,我们怎样告诉他才好?
因为我们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因为我们最终要面对他的审判!我们的时间真是短暂。想想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就已进入二十几岁的人生!似乎美好的童年就发生在昨天。我体会到了时间的可贵,青春的美好。
主教说我们所面对的现象、问题、软弱无奈失望,都是重建中所发生的,在这些软弱无奈中换起对天主的渴望,结果是得到生命的再造,生命的提升,今天我们的信仰淡化,礼仪形式化,缺少了神圣性、庄严性,反思我们的信仰生活
我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周围发生的一切:为了钱坑蒙拐骗,为了权行贿受贿,塌方式、系统性腐败成了流行语。
教宗以不久前在巴黎发生的惨案为例,指出遭受暴力的人不仅不被视为有同等尊严的弟兄姐妹,反而被当作物品看待。教宗指出,各种各样的现代奴役现象源自堕落的心,这心看不到善,也不行善,不寻求和平。
这不是过去的事:这是今天发生的事。我们的殉道者在仇视耶稣基督的人的堕落权力下结束生命。想想我们的殉道者,这对我们会有益处。今天,我们想到保禄三木,他是在1600年殉道的。让我们想想那些今日的殉道者!
教宗然後谈到今日世界发生的黑工现象,他质问道:有多少家政工人享有退休後的社会储蓄金呢?排着长队求工作的比比皆是,不喜欢这个还有另一个。饥饿迫使我们接受他人提供的黑工。
在那里,对基督徒和其他团体的暴力、绑架以及滥用权力的事件不断发生。
教宗继续说:发生这事,是因为他们的心灵拒绝圣神的作为。如果你心灵封闭,信德则不能进入。天主父始终吸引我们走向耶稣;是否向耶稣敞开心灵则取决於我们。
怎样才能避免这些不良现象发生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基督爱的诫命,以德报怨的博大胸怀,将心比心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正如英国一句谚语所说: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