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德”2017年1月22日第4版《提倡节俭为教会当务之急》一文,反映了当今教会负责人、堂区本堂及会长们,在生活中追求物质享受的一种倾向,这是一种病态。
执着,就是坚定不移的追求,是一个人的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拥有执着信仰的人才有自己的追求方向;拥有执着精神的人,才有自己的成功把握。
拥有理想和追求,就像在我们的身上加了两只翅膀,它会带着我们飞得更远更高。拥有理想和追求,我们才会勇敢奋斗、拼搏!我坚信经过磨砺的双翅,在风雨的狂啸中会更加坚强!
然而,我们曾经「追求利润最大化,把后果推给后代来承担」。科技为进步带来了新的机遇,而人们却把它用在「毫无节制地积累财富」,不顾其他人或地球的限度。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固然强大,但是她也很脆弱。
首先,为了追求这种美德,我们必须检查自己内在需要改变什么。节俭需要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我们愿意培养适度、节制和清醒吗?
教宗在致宗座社会科学院院长玛丽•安•格兰顿教授的文告中强调,对教会来说“追求正义、促进爱的文明是其在履行为宣讲耶稣基督福音服务的使命中的基本环节”。
如果举国上下继续一味地为拼经济、为追求物质发展,那么多国人就可以不要良心,就可以自私冷漠,那么,这样的中国特色文明意义和价值何在?
可惜,很多教友都忽视了这个非常重要的认知,忽视了应该爱天主在万有之上的特质,往往会在恭敬天主的同时,把天主赐给我们的那些为协助我们走近他的工具、物质当作命根子一样去追求,把过程、方法当作生命的最终目的而舍本逐末
当然,如果人们能够一直相信并活出美好的生命自然不错,但现实中,会出现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做;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反倒去做的情况,越是努力追求良善,内心越是有诸多的挣扎。
而兼有信仰追求又有事业追求的人才能自我平衡,理性地将理想化为意志,以意志支持行动,尤其是信仰这一支柱,对于正在成熟和较成熟的人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