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点,由宜兴阜堂区本堂袁神父主祭,为朝圣团举行了感恩弥撒,感谢天主之大恩,引领新教朋友回归至圣、至公、至一的由宗徒传下来的圣教会。
四旬期为我们提供了「回归」真实自我的契机,摆脱我们的所有面具和假象。教宗指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秉持祈祷和谦逊的精神领受那施放在我们头上的圣灰」。
这个教宗御用合唱团是首次到访亚洲,并在香港、澳门及台湾三地演出。但据《南华早报》报道,唱团曾想在大陆表演,惟未能与北京当局达成共识。
此期培训班教师是从香港、澳门和台湾请来的热心教友,其中大多是博士研究生。他们福传经验丰富,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极富启发性。
这种回归象徵着天主父无止境的爱,祂不遗弃祂的子女,反而照顾他们,拯救他们。流亡对以色列人而言是一种痛苦经历。
杨神父从《圣经》的角度通过厄玛乌的二位门徒和往大马士革的保禄,在途中与主相遇后的表现为内心充满喜乐、回归团体作见证等,引领司铎们,在自己铎职生涯中,不断效法基督,聆听父的声音,按照父的意愿去实行,在自己的团体中充满喜乐的分享自己与主相遇的经验
(梵蒂冈电台讯)在纪念《罗马条约》签订60周年的机会上,欧洲主教团委员会(Comece)和圣座国务院於10月27日至29日在梵蒂冈召开会议,主题为:「反思欧洲:基督徒对欧洲未来计划的贡
1.首届中国澳门神学留学生1836年(朝鲜宪宗二年)三月,结冰的鸭绿江上有十几位朝鲜人正小心翼翼的渡江,其中有三位少年约15岁,跟着一位法国罗神父(Maubant)行进在前往澳门的路上。
1784年,澳门主教秘密派遣三批传教士进入内地,其中四人到达襄阳,因恰逢西北回民起事,两者遂被怀疑相关联,而毗邻的磨盘山社区因此再遭波及。
为了向东方传播天主教教义,1619年7月15日,汤若望和其他传教士抵达了澳门,在澳门学习中国语言文化。1623年汤若望到达北京并长期定居,不久,就成功地预测了1623年10月8日出现的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