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尔各达总主教区、仁爱传教会以及全体神长教友们组织了盛大活动,庆祝真福百岁冥诞。其间,各堂区每晚将为穷人中的穷人早日列圣品举行九日敬礼。
教会在这一领域中,发挥着极其特殊的重大作用。通过推行保护环境计划,教会变得越来越具有说服力,同时,为受造物的信仰作出了有力见证。
期间,因为专业学习需要,参观访问了不少服务于老人、儿童或其他弱势群体的社区中心和慈善机构,发现不少社区中心和慈善机构的建立都可追溯到早年教会力量解决本地区社会问题的背景,这些社区中心或慈善机构有些后来不再由教会主持
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好多政府、商业、企事业单位搞庆典,都是想办法如何节俭,把活动办的既喜庆又热闹,既起到相应效果又避免铺张浪费,而我们教会庆典越来越追求档次奢华,实在不妥。难道我们的教会真得很有钱吗?
在这么多年的慕道生活中,我越来越觉得教会里有很多弊端,下面我就把自己遇到的几件事和大家谈一谈。
“教会年”或“礼仪年”是一个新词,它是在德国路德宗的一牧师约阿纳,在1589年的一次讲道中第一次被使用。此词的使用显示出当时“世俗年”被认为是俗化的。
姚神父(中)病前生活照姚景星神父,圣名方济各·沙勿略,生于1916年7月6日,1933年上海徐汇中学毕业。在上海修道院接受培育陶成10年。1943年6月2日晋铎。
三位新铎及执事10月23日上午8点,祝圣典礼在邢台威县西中营沙勿略教堂举行,特邀献县教区李连贵主教主持晋铎弥撒,来自本教区及兄弟教区的72位神父同台共祭。
第二天参观了三间当地的教会医疗设施-和平之家、老人之家和圣若瑟安老院-由仁爱之家和安贫小姊妹的修女经营。后者为穷人和被遗弃者提供保健服务,特别是患有精神障碍的妇女。
弥撒后,郭神父深情地说:“今天我们有了新的圣堂,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曾为小店提供了弥撒礼仪场所的三个教友家庭,他们的小祈祷场所将载入小店教会的史册。”我心里想,怎么是三家呢?不是只有闫师傅和王老师两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