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叹蹉跎,念念不忘李贞女。大难浩劫铮铮骨,德表懿行留人间。李巴尔巴辣修女,1914年10月出生于陕西高陵一个富裕且世代虔诚的公教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宗教信仰熏陶和教育。
同时,也将在敬礼活动的实践脉络中,思考〈圣母祷文〉这类连祷文在天主教信仰本地化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父亲若瑟,是祖父祖母所生13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位,于1938年2月11日生于江南阳澄湖边一条公教信友的连家渔船上。父亲的一生,历建政之变,罹短缺之苦。作为江南渔民的后代,父亲从小跟随祖父从事渔业生产。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洛水镇一居民李世连老人的房子坍塌了,他是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今年70岁,平时就体弱多病、眼花耳聋,日子过得很艰难。
生活俭为贵,治家勤当先。有志事竟成,无志空百年。取财该有道,贪懒祸无边。得意勿傲慢,穷困腰莫弯。顺境防堕落,逆境勇登攀。花钱细盘算,余资助贫寒。家庭要和睦,体谅多包涵。常随父母意,莫作忤逆男。
李主教乘车早早来到堂区。前夕和占礼上午,李主教主祭,15位神父共祭,举行了庆典弥撒。参礼教友300余人。李主教在弥撒讲道中指出:因为信仰危机,教宗发起信德年。现在世俗化侵入教会,许多地方不念经。
那是一个雨雪交加的日子,代母为给那些不常进堂的教友念珠,冒着雨、顶着风,骑着自行车,四处打听教友的住处,找了一家又一家,从早上参与完弥撒就开始送,一直送到傍晚,最后到我家,全身一直发抖,牙齿上下打架,话不连句
你们的主教:李连贵2020年4月3日
陕西省兴平市石南街村教友李正斌,多年来一直很重视福传工作。他总是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地为福传工作出谋划策、出钱出力。 前些年,他曾慷慨出资一万元购买乐器,带头为堂区组织成立管乐队。
在副本堂李贵民神父的带领下,唱经班和夕阳红歌咏队还乘车到百里之外的市郊昂昂溪区奉献弥撒大祭,与当地的主内兄弟姊妹,共同欢庆圣母升天瞻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