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德助撒修女所创立的“仁爱会”,就是以具体的,有形可见的善行,震撼了世界,唤起了更多人的良知,她们在为穷人中最穷的,苦人中最苦的人服务时,不分国籍、种族、信仰,这种超越界限的救助,更会使受惠者感动,便更多的人受到鼓舞
1934年1月8日,新堂落成,由天主教海门教区首任主教,素有“中华国籍主教第一人”之称的爱国者西满·朱开敏祝圣开堂,这是继上海、西安之后,我国第三处奉圣女小德肋撒为主保,前后三天的朝圣人群多达万众。
但通过诸多的资料考证及拉特朗大学安德肋教授的研究,说明耶稣圣心方济传教女修会是北京青年王文清在希贤主教和丁午桥神父的大力支持下,在高陵县通远镇创立的中国国籍女修会。创会之初的会址在高陵县通远镇。
同年,明朝礼部尚书徐光启也派遣中国籍神父及修士来开封寻找犹太人。
德国籍卡斯帕枢机的报告有神学基础,视野辽阔,是通往下一届世界主教会议之路的序曲。这份报告并非讨论教会的教义,而是从福音出发,重新反省家庭在受造界的次序和救赎当中的角色,关怀今日牧灵工作的困难。
艺术不分国籍、不分宗教,那些令人赏心悦目、让人叹为观止的古代文明,将永远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光照世人。
有这样一个人,他原籍比利时,20世纪初不远万里作为神父来到中国,并于1927年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组织各种救济团体,救济中国各地的平民百姓。他就是雷鸣远神父。
同一年,德肋撒姆姆也取得了印度国籍。慈善王国遍及全球德肋撒姆姆的救济院从加尔各答的头一家,发展到印度其他的城市,不但收容无家可归的苦难流民,1957年还开始救治人见人怕的麻风病患。
教宗本名若瑟.拉辛格(JosephRatzinger),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六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是第八位德国籍教宗。
注:由于历史原因,在教会所公认的265位教宗中,有部分教宗的国籍至今仍存在争议或有待确认,因此会在不同的文献和资料中对他们的归类有所不同。但就总体而言,这并不会影响我们的观察和分析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