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就这一主题解释说:耶稣知道他的生命要被十字架的酷刑夺去,这是没有自由的人遭受的死刑。
夏神父指经济和社会上的排斥令其他价值没有生存机会,社会应让不同价值繁衍,其中教会可推动对人类生命和环境尊重的价值,以及共融的精神。 蔡惠民神父强调了教会群体须推动平信徒参与社会。
教宗接着表示,耶稣对我们的同情没有停留在思想和愿望上,祂实实在在地进入我们人的状况,将它彻底地生活出来,除了罪以外,祂体尝了人的所有软弱和不稳定。
一转眼十年过去了,而我除了个头长高、年龄增长外,还是原来那个傻姑娘,没有丝毫改变。我的青春、学业却在我的梦幻中流逝。为什么我的福还不到呢?难道老天将我遗忘了吗?难道他很忙需要排号吗?
我恨自己满脑欲念,只求满足,只求拥有;把大量的时间,抛向世俗,扔给无聊;多少次的神业,冷淡懈怠,例行公事;多少的恩宠,没有善用,让之流过;更悔恨我现在才揭开现世这冠冕堂皇、虚伪的面纱,才看清它的可憎的面目
(箴1:20)因为,只有智慧才会让人去思索幸福生活的价值的含义,顿悟生命真谛,从而获享幸福。谈到智慧,我们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在当时曾被认为是最有智慧的人。
两个原因:抽出时间能静静地陪伴耶稣度过一小时,是生命中一段最宝贵的时光。人们物质条件好了,全世界旅游,当然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不是件坏事,可是在我看来从来没有去过耶稣圣心内旅游的人,真的很遗憾!
一个使女来到门前,认出是伯多禄的声音,但她没有开门,却又怀疑又欣喜地跑回去报告给她的主人。当天的《宗徒大事录》并没有选取这个段落,但教宗为了补全他的省思,引述了《福音》中关於封闭的第二个故事。
曹神父是圣经博士,对圣经深有研究,针对教友们喜欢阅读新约,觉得旧约难懂,没有阅读兴趣这一现象,写了十多页讲章,因为旧约是新约的预象,新约是旧约的应验,看明白读懂旧约尤其为重。
「爱倘若丢失,基督徒的生命就成了贫瘠的,成了无法实践的道德,不知为何而为的框架」。基督徒生活的危险就在於「因循苟且」,缺乏热情。因此,我们必须「重振初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