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过十八周岁,大学二年级了,还什么小季康!依姆姆刚把学生赶回课堂,我就看见劳神父从长廊西头走过来。据大姐姐告诉我,劳神父知道我到启明来,特来会我的。他已经八十岁了,大胡子已经雪白雪白。
——与高夏芳修女一席谈高夏芳修女,生于澳门,长于香港,在意大利受培育成为母佑会(慈幼女修会)修女,先后于意大利及德国攻读教育学及神学,获德国Münster大学神学博士学位
由美国俄勒冈大学尤金分校唐逸远教授指导的这项研究,以40名中国籍大学生为观察对象,这些人一连五天,每一次持续20分钟,练习身体与思想结合静坐;而另一组学生,每天只是练习放松训练。
1989年,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计划出版中文弥撒经书,请当时在佘山修院任教的罗国辉神父帮忙,罗神父回港请示胡振中枢机后便开始了这项工作。
于是林艾雯暗下决心,待读完初中、高中、大学之后,再提出作修女的要求。
当年耶稣会亚太区修士们在雅典耀大学有学习营或假期留学修士神父有神操退省,因着苏铎的缘故,我也有份参与。正是苏铎的这份信任爱护,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了我们的胸怀及视野。数次退省,使我终生喜欢上了神操。
我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他们分别是14岁、12岁、3岁),最近才刚刚完成我的大学学位。我最后必须上的一门课是社会学。教社会学的这位老师绝对具备那些我曾经祈望能从每个人身上看到的品质。
他在欧洲名大学弗里堡(FribourgonSuigge)攻读哲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国古籍中的天道观》,副题是:借考古的新发现探讨神的名称、存在和本质。
我们做“避静”者,若不如此,就难以做到《大学》中所说的:“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及“心毋妄思,意毋妄动,惟使我忆主爱主”的避静神益。
东北辽宁教区付晓岩神父说,此研讨会让他首次与大陆主流大学的学者作知识交流,令他视野扩阔。他相信,现在是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融合的最有利时机,“因为我们可以公开地讲信仰和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