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连贯的道路,是一个实践梵二大公会议中的教会牧灵革新及教会与当代世界对话的有效工具」。巴尔迪塞里枢机说:「值得注意的是,27届会议中有3届以家庭为题,这是一个关乎教会和当代世界庞大现实的选择。
作者甄先生在发言中强调了三位教宗沿着梵二大公会议的足迹,在对话的道路上一脉相承。教宗方济各延续了梵二大公会议的开放精神和若望保禄二世的神恩,并且继承了本笃十六世致中国教会信函的思想,为对话奠定基础。
大公会议的训导提醒我们,有些教会的结构可能成为福传的阻碍;同样,良好的结构必须受到生命的推动、支持及评判。若欠缺新生命和真正的福传精神,若教会不忠於自己的圣召,则任何新结构都会很快腐化。
教宗首先论述感恩圣事的含义,以及梵二大公会议关於信友礼仪培育的训导。他说,在两千年的历史中许多基督徒为护卫感恩圣事坚持到底,直至死亡,今天也发生同样的情况。
您在书中表示,我们应依照特利腾大公会议关于圣体圣事的训令来解读这项注解。理由何在呢?答:特利腾大公会议指出,在没有严重,而只有轻微罪的情况下,圣体能除去这个罪。罪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梵二大公会议”距今已经有40年了,但会议发布的《告青年书》的精神是否已切实贯彻在了我们的教会中,尤其是在我们中国大陆的教会中呢?
本笃十六世教宗的大公主义的努力在今天如何受到东正教徒的评价?答:教宗在君士坦丁堡访问后,这个宗主教府的高层领导人作出的评价是非常积极的。
向巴尔多禄茂和东正教宗主教代表团致意最后,教宗以“兄弟情谊”向大公宗主教代表团致意。他们按照传统在圣伯多禄及圣保禄宗徒节前来罗马进行互访,前一天上午在梵蒂冈拜会了教宗方济各。
胡默斯枢机最后指出,司铎从天主的圣言、圣体圣事、祈祷获得生活和实践自己的使命的途径。在圣若望拉特朗大殿中也举行了一台弥撒,由圣职部秘书长皮亚琴扎总主教宣读了胡默斯枢机的讲道。
1566年,特利腾大公会议后出版了《罗马要理问答》和加尼削及柏拉尼要理问答。1626年,王丰肃即高一志神父著《要理解略》二卷,这是一部讲解全部基督教义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