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20)然而,透过耶稣,天主的慈悲超越了他的正义!(M.V.,21)在耶稣身上,天主的慈悲是爱!这爱表现为道成肉身和无条件的宽恕。于是,默观天主慈悲,保证我们生活于喜乐、安宁及和平圣域。
然而,他在这个受苦的人身上,看到了某些超越平凡的东西。基督徒就是能从闪耀着复活的希望中,来看这可怕的十字架苦刑的人。
其背后的心态是因为过往的创伤所带来的痛苦根本上未能治愈和超越,现在更不想自己再受新的伤害。另一些处理的手法是用理性去分析问题,提出一些理想或应该的说法和作法。
我们蒙召接受上下求索的风险,尽管并非总是如此,完全相信圣神的行动,祂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做工,并促使我们走得更远:超越我们的边界,超越我们的障碍,超越我们的各种限度。
超越的天主与我们人非常亲近。虽然两千年前,主耶稣在特定的时期生活在犹太人中间,但祂的救恩和临在却超越人的有限和时间与地域,达于所有的人。
所以,基督徒信仰的天主不只是超越我们人的,而且是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属于的、水乳交融的:天主在我们内,我们在天主内。跟随耶稣基督,在圣神内,我们基督徒生活一种“从父到父的圣三型的生活”。
教宗明确表示:希望你们在今天,对于教会和世界而言,依然是关注所有穷人,关注所有物质、道德和精神贫穷的前哨,能按照福音的逻辑超越一切自私主义。
他多次谈到仁慈怜悯,意味着注重使用人类的母语,一种大家都能明白的语言,这语言超越意识形态的藩篱,所属的宗教和教派。他是一位不掩饰情感、不躲避与人相遇的教宗,反而是位愿意与人会晤的教宗。会晤应带来喜乐。
教宗指出,「为了得胜,必须超越个人主义、自我中心,以及各式各样的种族主义、不宽容和把人当作工具的行为。
而随后的生活则向从未预想的视野开放,超越了自己的期待。我们怀着这种希望之情,迎接了由他们的导师伴随而来罗马参加活动的上千名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