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科学与信仰彼此充实,几乎相辅相成,要求相互有真正的了解。可是,正是实证文化把对天主的寻求排除在科学辩论的门外,导致人的思想萎缩,削弱了真正理解的能力。
立足于防范的思路并不能真正改善市容,不过是将流浪汉从城市的这一端驱赶到另一端,抑或是从一个城市驱逐到另外一些城市而已。
教宗强调,真正的相遇意味着阐明各自的身份。同时,也要本着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态度去接纳他人真正想要的,超越表面的现象去发现令其焦虑的。
这份《和平呼吁》指出,30年前,全世界的宗教代表们应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之邀齐聚亚西西,参加首届跨宗教和平会晤,「以肯定和平的大福祉与真正的宗教态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信仰是世间最有价值的东西,但真正的信仰绝对不是彩云易散之物,像世俗期盼的春节那样,只是短暂的几日消遣,不能永远抓住。毫无疑问,世上没有永恒,但天上有。这个天在我们心里,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他,跟随他。
但我们可以试着了解永生是什么,永生主要描述的是真正的生命:不要浪费我们的生命,活出生命的深度,不要只为自己而活或只是过一天算一天,而要活出丰富完整的生命。”如何做呢?
教宗首先告诉前来谒见他的主教和神父们,今日世界需要真正的司铎。在这个一切有关身份的概念倾向消失的时代,司铎职务的神学性特色需要清楚地显示出来,以避免变成与主流文化同流合污。
(路18:25)的真正原因。为何人一旦拥有大量的财富就很难进入天国呢?这个结论从学理的角度来看,可同中国的亚圣孟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论断相对照,孟子的舍生取义与耶稣的献身事主在实质上有着相同之处。
众:主、基督,请快来,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和平安。领:主,祢是智慧之源,通达一切,也能治理一切。众:主基督,请快来,带给我们真正有益的知识,而能善为利用。
但对若瑟神父来说,认识到自我和世界的有限性,或者说意识到对终极救赎的需要,只是信仰的起始,真正的信仰在于对救主的信托,而“信托”关系到“怎么样”,即实际行动的问题。